本文最后更新于:2020年6月30日 晚上
* 本篇文章来彻彻底底的分析一下TCP三次握手与四次挥手的过程及原因。。。→_→ *
- TCP的连接建立——三次握手
最初两端的TCP进程都处于CLOSED(关闭)状态。A主动打开连接,B被动打开连接
B的TCP服务器进程创建传输控制块TCB(Transmission Control Block),然后处于LISTEN(收听)状态,准备接受客户端的连接请求
A的TCP客户端进程也创建传输控制块TCB,向B发出连接请求报文段,此报文段中同步位SYN=1,且选择一个初始序号seq=x。TCP规定,SYN=1的报文段不能携带数据,但要消耗一个序号。此时A进入SYN-SENT(同步已发送)状态
B收到连接请求报文后,如果同意建立连接,则向A发送确认报文段,此报文段中SYN=1,确认位ACK=1,确认号为ack=x+1,同时选择一个初始序号seq=y。此报文段也不能携带数据,但同样要消耗一个序号。此时B进入SYN-RCVD(同步收到)状态
A收到B的确认报文段后,还要向B发送确认报文段。此报文段中ACK=1,ack=y+1,seq=x+1。TCP规定ACK报文段可以携带数据,但如果不携带数据则不消耗序号,所以下一个数据报文段的序号仍是seq=x+1。此时A进入ESTABLISHED(以建立连接)状态
当B收到A的确认后,也进入ESTABLISHED(以建立连接)状态
- TCP释放连接——四次挥手
A向B发送连接释放报文段并停止发送数据。此报文段中终止控制位FIN=1,seq=u(等于前面已传送过的数据的最后一个字节加1)。此时A进入FIN-WAIT-1(终止等待1)状态。TCP规定,FIN报文段即使不携带数据也要消耗一个序号
B收到连接释放报文段后就发出确认报文段。此报文段中确认号ack=u+1,seq=v(等于前面已传送过的数据的最后一个字节加1)。此时B进入CLOSE-WAIT(关闭等待)状态。TCP服务器进程通知应用进程,A到B的连接释放了,这时的TCP连接处于半关闭(half-close)状态,但B到A的连接并未关闭,此时B发数据,A仍要接收
A收到B的确认后,就进入FIN-WAIT2(终止等待2)状态,等待B发出的连接释放报文段
如果B已没有要发送的数据,就发送连接释放报文段。此报文段中FIN=1,seq=w(在半关闭状态中B可能发送了数据),ack=u+1。此时B进入LAST-ACK(最后确认)状态
A收到了B的连接释放报文段后就发出确认报文段。此报文段中ACK=1,ack=w+1,seq=u+1。此时A进入TIME-WAIT(时间等待)状态
此时TCP连接还没有释放掉,必须经过时间等待计时器(TIME-WAIT timer)设置的2倍的最长报文段寿命MSL(Maximum Segment Lifetime)后,A才进入到CLOSED状态。MSL建议设为2分钟。当A撤销相应的传输控制块TCB后,就结束了这次TCP连接
B收到A的确认报文,就进入CLOSEWD状态。B撤销相应的传输控制块TCB后,就结束了这次的TCP连接
- 为什么要设置TIME-WAIT?
原因一:保证A发送的最后一个ACK报文能够到达B。因为这个ACK报文有可能丢失,B收不到这个对FIN+ACK报文的确认,所以B就会超时重传这个FIN+ACK报文段,这样A就能在2MSL时间内收到重传的FIN+ACK,接着A再重传一次确认报文段,重新启动时间等待计时器
原因二:A在发送完最后一个ACK报文段后,经过2MSL后,就可以使本连接持续的时间内所产生的所有报文段都从网络中消失
- 为什么是三次握手?
为了防止已失效的连接请求报文段突然有送到了B,因而产生错误
假设两次握手时,A发出的第一个请求连接报文段在某一网络节点长时间滞留,以致延误到连接释放后才到达B。B收到失效的连接请求报文段后,认为是A又发出一次新的连接请求。于是向A发送确认报文段,同意建立连接,此时在假定两次握手的前提下,连接建立成功。这样会导致B的资源白白浪费
假设两次握手时,A发出一个请求报文段,但发送过后A就因为问题而导致下线。之后B收到了A发来的请求连接报文段,给A发送确认报文段,同意建立连接,此时在假定两次握手的前提下,连接建立成功。这样会导致B的资源白白浪费
- 为什么是四次挥手?
TCP协议是全双工通信,这意味着客户端和服务器端都可以向彼此发送数据,所以关闭连接是双方都需要确认的共同行为
假设是三次挥手时,首先释放了A到B方向的连接,此时TCP连接处于半关闭(Half-Close)状态,这时A不能向B发送数据,而B还是可以向A发送数据。如果此时A收到了B的确认报文段后,就立即发送一个确认报文段,这会导致B向A还在发送数据时连接就被关闭。这样会导致A没有完整收到B所发的报文段
- 总结
粗实线箭头表示客户端的正常变迁
粗虚线箭头表示服务器的正常变迁
细线箭头表示异常变迁
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,均采用 CC BY-SA 4.0 协议 ,转载请注明出处!